您现在的位置 :

首页  >  行业动态 >  > 正文

伍子胥一改初心不合常理劝谏吴王更是多此一举

时间 :2023-07-30 13:45:31   来源 : 个人图书馆-liuhuirong


(相关资料图)

伍子胥名员,即伍员,春秋时期楚国人,是当时的军事家。伍子胥因楚平王听信谗言,杀死了他的父兄,后又被楚平王追杀而逃国。伍子胥几经辗转从楚国逃到了吴国,通过公子光结识了吴王僚。伍子胥因为着急为父兄报仇,多次鼓动吴王成为吴王僚攻打楚国,但被公子光看穿了他的意图,没有成功。后来伍子胥看出公子光有取代吴王僚的意图,就又亲近公子光,为公子光策划了“专诸刺王僚”的政治事件。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,伍子胥也由此得到了信任。

吴王阖闾即位后,得到信任的还有一个人,他就是楚人伯噽。阖闾作伯噽为太宰(相当于宰相),任命伍子胥为将军。后在二人的辅佐下,阖闾数次攻打楚国,最后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。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,带领吴国军队到处寻找楚昭王,但一直没有找到。最后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,对楚平王鞭尸泄愤。后申包胥到秦国啼哭跪求,秦昭公被其感动,派兵援救才使楚复国。

五年后(约前501年),吴王攻打越国,越王勾践率兵抵抗失败,越国几乎亡国,后倾其举国财力与吴国讲和,这才有了后来的越王勾践“卧薪尝胆”。又过了五年,阖闾去世,太子夫差继位后宠伯噽而逐渐疏远伍子胥。伍子胥看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励精图治,越国渐渐强盛,心中很是担忧。就多次劝说夫差灭掉越国,夫差听信伯噽之言,最后将伍子胥赐死。

伍子胥在整个复仇到被赐死的过程中,有许多地方似不合常理。其一,伍子胥逃国其目的是为了复仇,已为不忠。古人将忠孝看得十分重,凡有名望而能成大事者,二者必居其一,故有“忠孝不能两全”之说。所以说,伍子胥逃离楚国的初心乃是为了“孝”,也就意味着已经放弃了“忠”,后来的掘墓鞭尸足以说明一切。

其二,伍子胥后来被吴王夫差逼死,是为尽忠。楚国为他的母国,他既然没有为楚国尽忠而死,却后来又为何要为吴国尽忠而死呢?这一点也是不合常理,至少他的忠是掺了水分的。或者有人说他在吴国那是逃不掉了,才被逼死的。这话也是不假,但要知道伍子胥这个人在当时是被传神了的人物,本事很大,既然在楚能逃掉,在吴也应该是能逃掉的。

其三,既然伍子胥舍弃“忠”而选择了“孝”,在灭楚报仇之后,就应该全身而退,却为何要继续事吴?除非他领略富贵,若如此则此人在历史中的人品就有名无实了。若是只为初心,哪他后来苦苦劝谏吴王,也确实是多此一举了。所以,他的死其实一点也不冤。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X 关闭